邵伟文:剑舞油脂挥洒人生
蓖麻油网 2010/6/10 11:34:00 阅读次数:12426
——访广州市番禺中信油脂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邵伟文
香港已故的音乐鬼才黄霑因其洒脱的个性和在音乐领域做出的贡献被众人喜爱,而今天笔者所深受感动的另一位人物其相貌和豪爽洒脱的个性也酷与黄霑相似,他就是广州市番禺中信油脂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邵伟文。在商场,他是叱咤风云的领军人物;在公司,他和员工是并肩作战的好兄弟;在家里,他是生活美满的幸福男子。改革春风的吹来,他剑指油脂领域,从此洞开了人生新的天地。
驰骋商海“卖油”论英雄
82年高中毕业后,邵伟文被分配到当地粮食局的油厂做检验员,油厂的工作经历给了他接触和了解油脂行业的机会。在油厂干了一段时间后,看到一个朋友做油脂生意一天能挣几十块钱,这在那个年代而言收入不菲,颇有经商兴趣的他毅然决定下海经商。“我当时就出来跑点小买卖,卖牛油和猪油等动物油。”为何对经商“情有独钟”,邵伟文透露了一个重要原因——“当时觉得在那个国营企业的大环境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太复杂了,斗争特别的厉害,压力也大。”人各有志,勇于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和奋斗的方向和舞台,邵伟文跨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广东,对早已立志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说,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派纷繁的景象。时势造就英雄,87年邵伟文购买了几台榨油机,搞了个小油厂——广州市番禺区塘西油脂厂。当时油厂主要生产花生油和蓖麻油等食用油,产能20吨/天。“那个时候我只身带上个破棉袄往全国各地跑,到上海、内蒙古、吉林等很多地方收购蓖麻、玉米、大豆等。”邵伟文娓娓回忆道,言说者轻描淡写,听者却深深佩服。凭一股拼搏的干劲与毅力铸造了他往后的辉煌。
92年邵伟文的生意越做越大,遂决定与一家中外合资的公司合伙办厂,对方出资,邵伟文出技术。公司由原来的几亩地变为了几千平方米的厂房,生产设备和资金技术领先当地的水平。前无资金之忧,后无技术之愁,合资厂的生意很快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正当工厂蒸蒸日上之时,邵伟文的哥哥:邵伟均的加入使得工厂又多了一把值得信赖的好手。
2000年5月,邵伟文和邵伟均在资金、技术、资源、信誉等成立大公司所必须的已成熟的条件下,决定成立广州番禺中信油脂化工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广州市番禺塘西油脂厂,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公司占地约2万多平方米,年产值几千万元,是一家从事植物油脂、化工产品的专业公司。公司产品用途广泛,品质精良,产品远销海内外,深得各方客户的青睐,其品种包括:亚麻油、精炼亚麻油、蓖麻油、精炼蓖麻油、蓖麻油脂肪酸、药用蓖麻油、甘油、精炼大豆油、桐油、棕榈油、葵花籽油、椰子油、皮油、癸二酸、十二羟基硬脂酸、氢化蓖麻油等。该公司坚持以“高效、优质、互利、诚信”为经营宗旨,以“客户至上”为服务理念,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先进管理模式的引进,以及各方客户的支持,取得了更大更快的发展。
开拓事业汇聚八方力量
广州番禺中信油脂化工有限公司的创办和发展似乎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然而市场环境本身的残酷以及油脂行业的变化莫测,很多企业都在经历了97年和08年的金融危机后,经过凤凰涅槃般的淬炼,渐渐拉开了与同行之间的差距,有的企业倒下来了,而有的企业却走得更为稳健。由一个小油厂作坊,到今天拥有年产几千万元的公司,并在行业内树立了无可替代的领军地位和良好声誉,这么多年来邵伟文是如何在这个竞争残酷激烈的市场中立足,一步步做大做强的呢?邵伟文透露的几个方面,值得业内人士深思和借鉴。
一是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心态。二十几年的商海打滚,邵伟文已练就了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沉稳、宽容和积极的心态。令邵伟文印象最深的是,九几年他拿了几十万元与国内某公司合作,一起收购了几千吨蓖麻籽给当地一家公司加工生产。本是有利可图的一单大生意,谁能想到加工公司内部出现问题而导致破产,致使邵伟文的几十万元付诸东流水。“由于这个事情牵涉广泛,原本可以从另外的渠道追回,但我当时看在朋友的份上不想把事情搞大,因此不打算追究了,一分钱也没有拿回来。”这样的度量令笔者动容。“生意虽然是失败了,但是也建立了自己良好的信誉。”邵伟文喜欢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