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华讯行业网 > 蓖麻油网 > 资讯 > 产品 > 当前蓖麻生产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 分类      关键字         高级搜索   如何迅速找到资料?

当前蓖麻生产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思南县人民政府网    2012/6/21 8:57:00    阅读次数:9499

  当前,正值蓖麻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搞好蓖麻田间管理十分重要。但是,在这次全县督促检查中发现,由于很多蓖麻种植户忙于“抢种抢收”,加上近期降雨相对较多,致使田间管理工作严重滞后;具体表现为:大部分种植户没有进行“查田补苗、及时定苗”等起码的管理,没有开展“排涝除草、追肥培土和病虫害防治”等必须的工作;造成种植地里“死苗缺苗、一窝多苗、杂草丛生、土壤板结”和弱苗随处可见等不良现象普遍出现,并留下了病虫害成灾的隐患,势必影响蓖麻产业发展。
  
  因此,各项目乡镇必须提高对蓖麻田间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麻农田间管理的各项技术指导,因时、因地、因苗落实好蓖麻管理措施,确保蓖麻农种植收益。现将当前蓖麻生产的田间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查苗补苗定苗

  蓖麻是双子叶植物,靠下胚轴拱土出苗,遇表土板结或较大土块盖住时会影响出苗;化肥施用不当会引起“烧苗”,地下害虫危害还会造成缺苗。因此,在出苗期必须检查苗情。对表土板结和土块盖住麻苗造成出苗困难的,要及时破碎硬盖或者搬开土块,以提高出苗率;对其它原因造成缺苗的,应当进行及时补种或者移栽补齐。在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要及时进行定苗;定苗太晚会形成弱苗,定苗时尽量拔除生长过密的细弱幼苗,切记每窝只留1株壮苗。

  二、中耕除草培土

当前最当紧的第一项工作是中耕除草。蓖麻株行距较大,大面积裸露土面水分蒸发快,容易造成麻地缺水和土壤板结。因此,出苗后要结合清棵或者除草,进行中耕培土(松土),至少要进行根部中耕松土(特别是类似“刀耕火种”那类蓖麻种植地),杂草多的必须进行全面除草。既固定根部起到抗旱、抗风、抗倒等“三抗”作用,又起到在苗窝过深或者位置太低、遇到降雨多时、松土回填防止积水的作用。

  中耕除草时,一是要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培土最好一次到位(最多两次),以壅至子叶节为宜,培土高度大约1-2寸左右;二是要结合除草进行定苗,记住每窝只留壮苗1株,每亩留苗550株—600株;三是要结合中耕对“小窝”简易种植的进行最大限度的松土,至少在四周松土30CM以上。

  三、适量补肥追肥

  肥力不足不能满足蓖麻生长之需要,会影响蓖麻苗的生长发育,出现弱苗,从而直接影响今后蓖麻的产量。最近是蓖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长速度快,需肥量大;加之今年的蓖麻地,多数在种植时都没有施底肥或者底肥施用不足。所以,当前这段时间应当结合中耕除草适时追肥。追肥要因地制宜,对明显缺肥的土壤或者麻苗、特别是没有施用底肥的土壤,必须进行追肥;种植在荒山荒坡或者荒芜多年土地上的,更是需要松土补肥;中上等肥力田土,要做到看苗施肥。追肥一般施用尿素5~10公斤/亩或者农用复合肥10~15公斤/亩,切记必须施在距植株10㎝外(最好壅施3-10㎝)。追肥离根部太近,会造成烧苗危害。

  四、开沟排水

  当前最当紧的第二项工作是开沟排水。蓖麻是喜温、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作物,但不耐涝。湿度过大,会造成烂种、烂苗、烂根、植株萎蔫等严重危害现象。因此,针对最近的天气状况,当前开沟排水就是关键;记住要及时挖沟排水,做到沟沟相通、使积水能自动排出田外,减少田间积水。

  五、病虫害防治

  当前最当紧的第三项工作是虫害预防。据资料介绍,目前最危险的虫害是“食心虫”,主要的防治方法是预防,预防“食心虫”的化学防治方法,是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商品名“卷畏”)30-40毫升、或者3.2%阿维菌素乳油(商品名“全铲”)30毫升,兑水30公斤,对整个植株进行喷雾;化学预防的最好时间是在第一苔花出现后5天之内(雄花出现);记住:必须进行预防,否则一旦出现危害症状,可能就已经无能为力。还有就是小绿叶蝉、菜青虫、粘虫、棉铃虫、刺蛾、小夜蛾、潜叶蝇、小地老虎等,在防治上可用溴氰菊脂1500至2000倍液,或者凯威168#1500倍液,或者甲基林加百步死1300 倍液喷杀;但不宜用敌敌畏、氧化乐果类农药,以免造成药害。

  主要病害据介绍有两种,一是立枯病,在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而以生长前、中期发生较严重,高温高湿,排水不良时容易诱发此病;可采取用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浇根防治;同时结合拔除病株,集中销毁,以减少传染源。二是锈病,主要发生在蓖麻开花结果期,常在叶片背面产生一堆一堆的黄色粉末状孢子堆,叶片正面形成很多褐色的坏死斑点,形状不规则;严重时若干病斑连成一片,整个叶片枯死,影响开花结果;可用代森锌600至700倍液,或敌锈钠250倍液,或50%二硝散200倍液,每亩喷75至100公斤即可。